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盘山示众偈 南宋 · 释道平
似地擎山,不知山之孤峻。
如石含玉,不知玉之无暇。
古人恁么说话,大似抱贼叫屈。
普融门下,人人慷慨。
生擒虎兕,活捉狞龙。
眼里著得须弥山,耳里著得大海水。
不是向人誇伎俩,丈夫标致合如斯(以上宋正受《嘉泰普灯录》卷八)
普融平和尚 宋 · 释宗杲
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:全宋文卷三九三八
示无作相,击涂毒鼓。
行无缘恶,诛佛诛祖。
如是见得普融妙喜未敢相许。
直下来也,如龙似虎。
一槌打破太虚空,至今一缺无人补。
按: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》卷一二。又见《嘉泰普灯录》卷二九。
王教授大受 宋 · 释宗杲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九三○、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》卷二九
不识左右别后日用如何做工夫,若是曾于理性上得滋味,经教中得滋味,祖师言句上得滋味,眼见耳闻处得滋味,举足动步处得滋味,心思意想处得滋味,都不济事。
若要直下休歇,应是从前得滋味处都莫管他,却去没捞摸处、没滋味处试著意看。
若著意不得,捞摸不得,转觉得没把柄捉把,理路义路心意识都不行,如土木瓦石相似时,莫怕落空,此是当人放身命处,不可忽不可忽!
聪明灵利人,多被聪明所障,以故道眼不开,触途成滞。
众生无始时来,为心意识所使,流浪生死,不得自在。
果欲出生死作快活汉,须是一刀两段,绝却心意识路头,方有少分相应。
永嘉云「损法财,灭功德,莫不由兹心意识」,岂欺人哉!
顷蒙惠教,其中种种趣向,皆某平昔所诃底病。
知是般事,飏在脑后,且向没巴鼻处、没捞摸处、没滋味处试做工夫看。
如僧问赵州:「狗子还有佛性也无」?
州云:「无」。
寻常聪明人,才闻举起,便以心意识领会抟量引證,要说得有分付处,殊不知不容引證,不容抟量,不容以心意识领会。
纵引證得、抟量得、领会得,尽是髑髅前情识边事,生死岸头定不得力。
而今普天之下,唤作禅师长老者,会得分晓底,不出左右书中写来底消息耳。
其馀种种邪解,不在言也。
首座宗杲与渠同在平普融会中相聚,尽得普融要领,渠自以为安乐,然所造者,亦不出左右书中消息。
今始知非,别得个安乐处,方知某无秋毫相欺。
今特令去相见,无事时试令渠吐露看,还契得左右意否。
八十翁翁入场屋,真诚不是小儿戏。
若生死到来不得力,纵说得分晓,和会得有下落,引證得无差别,尽是鬼家活计,都不干我一星事。
禅门种种差别异解,唯识法者惧,大法不明者往往多以病为药,不可不知。
答清长老(一) 北宋 · 黄庭坚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九五、《山谷全书·续集》卷五
顿首太平和尚几下。
辱赐书累纸,诲谕曲折,相望万里,如奉巾拂,开慰无量。
道昌于灊皖之间,固自有数。
亦闻禅子奔凑窥室,无所得而去者,宜其谓太平把定封疆者。
古人所谓江湖无碍人之心者也,道人自谓已得无得之得,而疑宗师把定不放过,此即一大事因缘,诸佛谓出世者。
不肖居黔戎四年矣,未尝有人及此事,但觉身闲益自在,放纵而不逾矩,则向来诸道友之力为多。
何时复参承几杖?
临书怀仰。
渐冷,千万珍重。
送智京长老智京普融上足也(存本题作送承熙明觉知京京普融上足也) 宋 · 胡寅
 押纸韵
人生如浮云,片片随所起。
值遇初偶然,解散亦俄尔。
识君湘水头,凝(存本作揽)衡岳里。
十年去何住,新化五百里。
乘兴出山来,相对淡无滓。
因思相见初,贼帜森未弭。
世事几秋叶,壮怀今止水。
堂堂普融老,鹤瘦孤峙。
广舌浩江输,迅机无箭拟。
八请六道场,到处万人喜。
一灯千百焰,高第君得髓。
法席既绍隆,诗鸣亦能似。
衡门鲜晤语,杖锡盍留止。
翩然复告辞,母病急甘旨。
故知秉彝性,谁或外此理。
为话本来心,闻闻即弹指。
智京语录序 宋 · 胡寅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一七五、《斐然集》卷一九
新化承熙长老明觉大师智京嗣法于普融平公盖临济宗也。
平之道盛行乎崇观政宣间,京执侍最久,深得师传,分化流通,所至缘合。
住承熙之八年,书来谓予曰:「平日拈提唱道,随和而应,本无一语而参,学者系风捕影,遂成痕迹。
是则有也,不识可为发扬,以慰二三子之勤乎」?
予曰:达摩面壁九年,如死灰枯木。
及对姬光安心之问,文采遂彰,或隐或显,固无缄口齰舌以终其身者。
然世远道散,人人说法,沛如云雨,浩若江海,纸墨传布,亦云多矣,乃欲与面壁同符,此达者所以莞然而弗信也。
子既纷纷言之,子之徒又从而记之,予又为子序之,于少林之旨岂不大有径庭乎?
虽然,言心声也。
言是事而曰我未尝言,不言是事而曰我未尝不为汝言。
自昧者听之,如婴儿未孩,易耳目而不知也,自达者观之,明镜之中岂有遁形哉!
故《传灯录》所载一千七百馀人,若深若浅,即言可判,如物之经乎权衡度量,焉可诬也?
具眼之士,因予序以观斯集之言,因其言以求明觉之心,因其心以求书记未参之所契、黄梅夜半之所付、少林断臂之所證,亦若是耳。
罗汉阁 宋 · 胡寅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一八三、《斐然集》卷二一
邵阳西偏县曰新化,敕额禅寺是为承熙。
有大比丘智京,其号明觉承嗣普融,绍临济宗。
三返致书武夷居士,具道承乏馀十载,所行解浅薄,有愧负荷。
惟是殿堂供养诸佛,梵呗香灯,斋鱼粥板,云寮海会,来者安隐,内外四维,室居器用,罔不备具。
方丈之职,如涵月水,如应撞钟,以是因缘,心未厌满,乃建崇屋,延贮五百大阿罗汉。
信士杨茀、曾衢、刘璩、杨甫、羊㮚佥议营创,儒衣苏林全山舍材。
绍兴癸酉仲春上休鸠工,经始明年七月十有五日,百役告成,所费缗钱溢三万。
高明宏深,升以飞梁,下敞三门,翼以行庑,受任衲子,与来宾客,幽讨栖集,各有其处。
仰而瞻焉,巍巍耽耽,譬如海岸,迦陵伽,满月大树,穹然弥覆,又如毗卢,华藏庄严,僧祗莲界,所化现事,以是幻故,三磨钵提,龛屏盘陀,奇肖岩谷。
宝香所薰,结成云盖,幢幡鬘网,蔽亏空色,檐铃风铎,击触妙响。
工师众,非得定慧,特由善巧,疑于神变。
彼五百像,虽则木偶,如喜如怒,如美如丑,如恭如肆,如悲如智,如入三昧,如相谕授,如泊无思,如默有应,如语未发,如视久谛,如数十辈同作一念,如方寸地起百千想,如以所执表示法度,如得无漏过于辟支。
声闻独觉,如未涅盘,希慕三世大乘诸佛。
承上有云:「华严庄严,得住处者才以百数,岂如此间,举眼即见?
山僧老矣,形劬心耗,诚不自料,克果胜缘。
愿求證明,用语言施」。
居士辞曰:「如来尝说,我灭度后,有能尊信,兴隆像教,种种严奉,是人获福,应不可说。
达摩师讥诃梁武写经度人,造寺无算。
人天小果,有漏之因,如影非实,并无功德。
今尔所作,是佛非祖,是祖非佛,于意云何」?
明觉答曰:「如智京见,亦佛佛智,亦祖祖法。
一万万一,是大圆镜,于此镜中,无穷边际,一毛端相,现出承熙。
罗汉杰阁,事理真如,不相留碍。
倘遇弥勒,弹指开门,善财童子,随引而入,则此阁中乃是如来秘密藏海。
少林一派,从兹流出尔」。
居士忻然笑曰:「我异于是。
予欲无言,以请之勤,悉载来语,谓之阁记,亦云可哉」。
了斋笔供养发愿文 南宋 · 陈渊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三○二、《默堂集》卷二二
右笔《供养发愿文》,乃了翁谪官合浦,过长沙时,为兴化平禅师作也。
翁尝写《华严经》,尽八十卷,不错一字。
或以问之,曰:「方吾落笔时,一点一画,心无不至焉,故能如此」。
夫心与笔相应,而笔与经默会,则华严楼阁之内,种种所有,莫不呈露于目前矣。
以是求佛,虽不出几砚之间,曷尝不与善财同参乎?
宜其语言之妙,如佛所说
使后之以毛锥子随喜佛事者诵其文,可依之而入也。
璨公方写是经,谨书以为赠。
绍兴八年三月二十三日,侄孙渊书。
陈莹中(三) 宋 · 杨时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六八○、《杨龟山先生集》卷一九
辱示法界三门大旨,引据精博,极儒佛之奥,使蔽陋者与闻焉,幸甚幸甚。
然其间鄙意有疑者,敢不请?
《系辞》曰:「爻有等,故曰物;
物相杂,故曰文」。
《贲》之《彖》曰:「柔来而文刚,分刚上而文柔」。
刚柔相杂,贲之所以为文也。
「白贲」,受色者也。
「贲无色」,色色者也。
惟有质为能受,惟无色为能贲。
爻之辞曰「白贲」,而卒乃曰「贲无色」,斯谓之普融可也。
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,此学者之事而已。
谓之会色归空,吾儒之书或恐无此意也。
孟子曰:「固哉,高叟之为诗也」。
则为诗犹有得失焉。
为之如高叟,是固而已,非知诗者。
则为之一言,恐未足以蔽二《南》也。
孔子曰:「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」。
则二《南》固在其中矣,恐不须他求也。
颜渊三月不违仁,非由仁者,盖有时而违也,然而其复不远矣,故以《复》之初爻当之,复之未远也。
《坤》之初六曰「履霜坚冰至」,夫坤之初,阴始凝也,未至乎坚冰矣,而卒乎坚冰者理之必至也。
辨之者不于始凝之时,而于坚冰而后辨,则鲜不及矣,若鲁昭公、高贵乡公是也。
此二爻以禹、稷、颜渊出入往来之事当之,亦恐不相似也。
夫《乾》一变而为《姤》,五变而为《剥》。
《坤》一变而为《复》,五变而为《剥》。
《复》者阳之来,而《剥》者阴之极也。
阳极生阴,阴极生阳,故剥穷而反,反而复阴极故也。
窃意《剥》者,其《乾》之终乎。
自古乱臣贼子,其初岂有意哉,驯致其道,以至于此耳。
故《易》于小人几微之际每致意焉。
《姤》之辞曰:「女壮,勿用取女」。
《姤》之初,阴始生也。
女也者,阴始生之象也。
始生,未至于壮也,而有壮之道焉,犹《坤》所谓「履霜坚冰至」也,故曰「勿用取女」。
盖取之则引而与之齐,引而与之齐,则终末如之何也已。
昔阳城之于唐,其任职非不久也。
其初裴延龄未用也,不于未壮之时止之,至天子将用为相,乃欲取白麻裂之,而哭于庭,岂不晚乎?
夫白麻,王言也,不可裂;
天子之庭,非哭所也。
以是而处昏主乱相之间,其免也,幸而已矣。
故《姤》之初六曰「系于金柅」,盖于其未壮而止之,使勿行也,与《坤》初六异矣。
《坤》之《文言》曰:「履霜坚冰至,盖言顺也」。
而其卒也,有疑阳之战,顺而无以止之故也。
自《姤》至于《剥》,阴之进极矣。
《坤》顺而《艮》止,《剥》之所以成象也。
观《剥》之象,则知所以治剥矣,故曰:「顺而止之,观象也,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」。
消息盈虚,天且不能暴为之,而况于人乎?
然君子之尚消息盈虚,无时而不然,独于《剥》言之者,盖君子小人相为消长,至《剥》而极矣,此成败之机,而邦之兴丧系焉。
虽动息语默之微,一失其机,不可复救矣,况施于事乎?
东汉之衰,君子欲以力胜之,引奸凶而授之柄,卒至乎俱伤两败,而国随以亡,不知此故也,后之治剥者可不监之哉!
至于《剥》,则阳之进极矣。
君子众而小人独,其夬之易矣,然疾之已甚,乱也,故苋陆夬夬,虽中行仅无咎而已,未光也,况过之乎?
当是时,若禹之班师可也。
夫乱世不能无君子,治世不能无小人,特其消长异耳。
此天地之义,阴阳之理也。
故治世能使小人不为恶而已,不能绝之使无也,此处夬之道也。
承示论《坤》、《复》之义,故辄及此、以取质左右,高明以为如何?
或未中理,幸明教我。
普融(平老严小阁于丈室之左,为人稍间即处其中,专于写《华严经》为佛事。余北归过平,平请名,于是名以此) 北宋 · 邹浩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四二
前身善财后老平,善知识处靡不到。
十信生行回向地,等觉妙觉诸法门。
一法门中义一句,须弥聚笔海量墨。
亘未来际力书写,未来可尽写不尽。
何况六位一切法,一一算谕莫能及。
老平于此不思议,第三手把龟手笔。
一刹那间能事竟,一一微尘出经卷。
三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。
龙树传持所未会,悉在而今轮字里。
字字无增亦无减,四十二字谁举偈。
大宝莲花忽开敷,帝网重重清净土。
十方三世佛菩萨,一时会集作證明。
弥勒辨说巧称扬,文殊师利欣按顶。
日用纵横日日新,此身普贤身内现。
若人欲识老平身,即是毗卢无尽藏。
按:《道乡集》卷三三。
普融老真赞1121年 北宋 · 苏过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一○三、《斜川集》卷六 创作地点:河南省许昌市
衡气以见机,正容以悟物。
虽不形诸言,犹有待乎色。
孰即色而观空,即空而观实?
当以是义,观普融之德。